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一串问题,构建自然衔接  

2008-10-30 10:13:34|  分类: 听课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听后感之三     

       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被动运输”到“主动运输”的过渡是一个值得大家好好研究的问题。在听课的同时,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我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作怎样的设计呢?

       经过一番思考,我觉得利用教科书中的表4—1作为资料分析的素材,设计一下“问题串”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师:从表4—1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丽藻细胞内的各种无机盐离子浓度远远高于池水浓度,但是,丽藻细胞还能从池水中吸收这些无机盐离子。请问:这些无机盐离子能否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内?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被动运输的特点之一是物质运输的方向是从高难度向低浓度运输。而现在无机盐离子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难度运输)

       师:也就是说,丽藻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一个特点是逆浓度梯度。我们把这种逆浓度梯度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运输。那么,主动运输是怎样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呢?与刚才学习过的被动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有何意义?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

       设计过渡,要做到自然衔接,从知识方面有两个衔接点,一个是“同”,另一个是“异”;形式上可以是教师叙述,也可以是师生对话等。上述过渡正是基于内容特点,以及新课程问题教学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而进行设计的。

       恳请各位就课堂教学中的过渡与衔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感谢大家对“冬丛夏草”的关心与厚爱!

 

 

  评论这张
 
阅读(523)| 评论(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