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三聚氰胺事件给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带来的反思  

2009-04-28 11:00:05|  分类: 教研杂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蛋白质的检测”实验可谓非常熟悉,相信大家做起来都已经非常熟练。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能够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反应)的一定就是蛋白质吗?经过这一提醒,不用我解释,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答案。

       三聚氰胺事件之所以能够产生,除了法制观念淡薄、诚信理念缺失等原因外,难道我们就不应该从科学的层面上去进行一些反思吗?

       一种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这种属性并非是该事物所特有,那么,利用这一属性的有、无去甄别、判断和鉴定是否为该物质,这本身就是违背科学性的做法,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确定的,甚至是错误的。譬如,人体具有四肢,但是,没有人会把具有四肢的动物都看做是人的,因为这不是人的本质属性。就拿中学生物教科书中那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来说吧,能够产生“紫色反应”的除了蛋白质外,还有其它一些化学物质。所以,该实验所能够得出的结论只能是:“组织样液中可能含有蛋白质”或“组织样液中含有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学物质”。很显然,这样的结论与该实验所要验证的“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的结论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

       做实验本身就含有一种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因此,做实验时,应该有一种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否则的话,就很可能违背了做实验的本意。

  评论这张
 
阅读(334)| 评论(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