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家常课”与“家常菜”  

2009-06-16 20:34:36|  分类: 教研杂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近日,教研室领导给我们教研员布置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找出“家常课”中的常见病以及应对办法。

       在黑板上看到这一通知后,我的第一反应便想起了《听课笔记》上写的一段话:“听一位老师的课,要挑点毛病并不难,但这样做无助于自我业务的提高。善于找出他人的优点,能够听懂他人上课‘出彩’的地方,并抱着尊重、欣赏的态度,才会有所收获”。这句话并非本人原创,源于何处也早已忘记,但是多少年来它一直写在我的每一本《听课笔记》上。因为,我觉得“欣赏”是听课时应该持有的一种基本态度。

       有人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堂课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缺憾。无视或回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不利于执教者的提高与成长,也不利于真诚清新的教研氛围的形成。因此,欣赏的同时,应该揭示课堂的问题与症结所在。正如有位学者所说,对一些常见的失误进行研究,分析失误的表现与危害,探究失误的机制和病理,思考避免失误的途径与措施,其意义不亚于对成功经验的总结。

       然而,对于我们教研员来说,要听到真正的“家常课”又谈何容易。记得几年前曾推行过短暂的“不告知调研”,让一些学校老师着实紧张了一下。我觉得这种“不告知调研”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经常为之则绝对弊大于利,其结果也往往是事与愿违。也正因为这样,这“不告知调研”没过多久,便无疾而终。

       教研员到学校听课调研,大多是事前告知学校,老师们自然也要好好准备一番。毕竟有人来听课,拿节“家常课”来招待客人,既不礼貌,有时也失面子。所以,我们教研员听到的课已经不是纯天然、原生态的“家常课”了。不过,从听过的一些课中,也能够嗅出一些“家常课”的味道,其中也不乏问题和缺憾。

       至于“家常课”中有哪些问题与缺憾,我想上“家常课”的老师比我们教研员更有数,其根源也许并不在课本身,就好比“家常菜”没有招待客人时做的菜肴来得丰盛,并不一定代表主人的厨艺不行一样。要让“家常菜”做得丰盛可口,除了要提高家庭的经济实力,提升做菜人的厨艺以外,我想,激发做菜人的烹饪乐趣才是最主要的。   

  评论这张
 
阅读(662)| 评论(1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