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听课感想(五十二)  

2013-12-30 06:28:42|  分类: 听课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12月26日,江阴高中举行公开课活动时邀请无锡市一中的龚莹老师来上了一节课,让我有机会在时隔一年后再次感受到了无锡一中生物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功力。龚老师的上课课题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尽管这是一节复习课,可是,从课题导入到环节过渡,从板书设计到语言组织,从问题设计到随堂检测等,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了龚老师对这一节课的精心设计。当然,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这一节课的板书设计。遗憾的是,这一独特的板书没有及时拍摄下来。
       板书既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概要,也是一种教学思路的呈现,更是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板书的重要性有时并不一定反映在书写的内容上,而是体现在板书的书写过程中,凸现在板书呈现的方式上。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电子白板的普及,传统的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这些作用在明显被削弱。以至于许多课上下来,黑板上留下来的板书寥寥无几。
       近年来听课,我特意关注了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绝大多数的上课老师在课前就早早地把课题板书写好,这种情况在公开课和评优课当中似乎更为普遍。或许是上课老师希望借此能够节省一些时间,毕竟45分钟的时间十分的宝贵;也或许是通过书写板书可以舒缓一下紧张的气氛和心情。然而,这种把课题板书“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做法还是值得商榷,毕竟,作为课堂导入内容之一的课题板书,并不是简单地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评论这张
 
阅读(635)|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