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听课感想(六十七)  

2016-10-28 21:16:56|  分类: 听课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最近,听了三节高三复习课。凑巧的是,课题都是《染色体变异与育种》。从本人的听课感受而言,这三节复习课是我所听过的这一课题复习课中“史上”最好的三节课。说得这么拗口,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三节复习课上得都很棒!都值得点赞! 然而,这一节课中有关“单倍体”概念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的学科老师去关注。
       一是“单倍体”在大学教材与中学教材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重新去翻阅一下大学里的有关《遗传学》教材,也可以查阅一下《辞海》等专业工具书籍。你会发现,无论是大学教材,还是《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分册等工具书,里面有关“单倍体”的概念都无一例外地把“细胞内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定义单倍体(见下图1—5),而中学教材中对“单倍体”的定义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因此,如果用大学教材中的“单倍体”去解释和解答中学教材中的问题,往往会“犯错”。
        至于在中学生物学教材和大学生物学教材中为什么对“单倍体”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义?这个问题从大学刚毕业拿到中学《生物》教材起,一直困扰着我,三十多年了,至今仍然无解。或许,只有人教社的教材编写专家才能解释这一问题。
        二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单倍体”的“单”如何理解?尽管“单”的解释有多种多样,但对“单倍体”中“单”的解释最为“合理”的便是“一”,但是,这对中学教材中的“单倍体”概念并不适用。于是,在教学中老师们苦思冥想、千方百计要让学生不要把“单”朝“一”方面去想,往“一”上面去靠。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列表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进行比较,然而,比较来比较去,仍然离不开“单”、“二”和“多”之间的纠缠。
       其实,就中学生物学教材而言,对“单倍体”中“单”的理解,最为恰当的就是“单亲”,即:由“单亲”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就是单倍体,跟染色体组数似乎不搭界。当然,此乃一家之言,欢迎学科老师批评指正。

 《听课感谢(六十七)》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 de BOLG单倍体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 de BOLG
 
图1    《辞海》中“单倍体”的定义
 单倍体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 de BOLG单倍体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 de BOLG
 
图2  《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遗传学分册中“单倍体”的定义
  单倍体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 de BOLG单倍体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 de BOLG
 
图3   《简明生物学词典》中“单倍体”的定义
  单倍体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 de BOLG单倍体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 de BOLG
 
图4  《普通遗传学》(方宗熙著)中“单倍体”的定义
 单倍体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 de BOLG单倍体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 de BOLG 
图5   《遗传学》(刘祖洞、江绍慧编)中“单倍体”的定义
  评论这张
 
阅读(371)|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