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对“基因突变”教学的几点建议  

2009-04-23 16:45:35|  分类: 教研杂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今天上午去华士高中听课,其中高一生物上的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听过之后,有了以下一些想法:

       一、对“变异”的概念要注意辨析。虽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已经学过了“变异”这一概念,但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还是应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来进一步弄清什么是“变异”。为此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一个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会发生变化,如男孩会长出胡须等,这种现象是否属于变异?为什么?”……通过思考、辨析,使学生深刻理解这“变异”的“变”是相对于两个或多个生物个体而言的。

       二、要注意“基因突变”与“变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了防止学生把“基因突变”误认为就是“变异”,有必要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来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基因突变”定义的分析,向学生提问:“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变异吗?”、“哪些情况的基因突变不会引起生物个体的变异?”……

       三、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之一,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得还是比较紧密的。如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以及提高突变频率的理、化、生三大类因素,就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应该适当加以联系。

       四、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概括能力。本节教材内容中,“基因突变的特点”很适合于学生阅读自学,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咬文嚼字”式的分析,在理解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基因突变特点的几个“性”(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评论这张
 
阅读(452)|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