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听课感想(九)  

2010-11-29 16:35:36|  分类: 听课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0年无锡市高中生物评优课活动11月24日至26日在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举行。继上届江阴一中朱慧老师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无锡市参加2009年江苏省高中生物评优课获得一等奖后,这次江阴一中的陶刚琴老师也荣获了一等奖第一名,同时获得了代表无锡市参加2011年江苏省高中生物评优课的资格。

       今年的高中生物评优课活动依然采用了当堂备课的形式,虽然只是一节课,但是,通过这短短的45分钟,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出一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领悟能力。

       这次高一年级组的老师上课的课题为《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P.91—96)。从6位老师的上课情况来看,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这节课能否上得“精彩”。

1、内容的确定

       由于这节教材中有一个“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探究内容,上课教师面临着一个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的问题。6位上课老师对这节教材的内容选择分为了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避重就轻型”。觉得“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个探究实验,当堂备课实验无法准备,理论探究有可能面临“失控”的危险,于是就把“探究”内容放弃,选择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把一节原本富有挑战性的课变成了一节平淡无奇的课。

听课感想(九)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的园地听课感想(九)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的园地听课感想(九)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的园地听课感想(九)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的园地听课感想(九)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的园地       第二种是“前后兼顾型”。把整个一节的内容都安排在一节课内完成,前面的“探究实验”不放弃,后面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也“点”到,看似内容很完整,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蜻蜓点水”,草草了事。

       第三种是“勇于挑战型”。把“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一教学难点作为一种挑战。通过“探究”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与区别,为下一节课学生详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做好铺垫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虽然难度较大,但是,能够反映出一位老师的教学功底。

       正是有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这节课的教学精彩与否似乎已经分出了一半。

2、重点的把握

       同样把“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几位老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侧重点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老师把“探究”的一般过程(各个步骤)作为重点,有的把进行实验(实验操作)作为重点,有的把实验设计(思路、方案)作为重点。

       学生对探究的一般步骤和要求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如果把重点还是放在这方面,显然出现了偏差。同样,实验操作在本节课当中无法进行,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观看实验操作的视频,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很小。因此,本节课“探究”部分的教学重点应是“设计实验”,特别是通过如何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如何保证A瓶内通入的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如何保证B瓶内的酵母菌处于无氧状态?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对教材P.92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精神的培养应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突出重点。

听课感想(九)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的园地
  评论这张
 
阅读(1036)|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