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的专业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大学学习的各门课程中,《人体解剖学》比较难学。之所以难学,倒不是知识有多深奥,难以理解,而是有很多难以记住的内容。其中有关神经系统中传导路径的记忆最让人头疼,什么“升支”、“降支”和“侧支”,要不是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模型(见下图),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让人发疯。
虽然有了一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但是,靠的还是死记硬背,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全都给忘了。
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记忆,但是,同样是记忆,里面大有学问。除了许多专家和老师论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外,下面这道1984年的全国生物学高考题也给了我一点启示:
请标出下列各图中的尺骨部位:
鸟 蝙蝠 鲸 人
这道题,咋看上去是一道识记题,其实不然。鸟、蝙蝠和鲸等动物尺骨的名称,都是从人的尺骨衍生过去的。因为它们的前(上)肢属于同源器官。而人的尺骨之所以叫“尺骨”,是源于古人在没有发明尺子的时候,常常用前臂来测量长度,后来,人们把那根远离Ⅰ号指(趾)的前臂骨称为“尺骨”,这就是“尺骨”名称的来源。你说,知道了“尺骨”的来源,还用得着去死记硬背吗?这也许就是这道高考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由“尺骨”联想到了一种动物——尺蠖(见下图)。为什么会叫“尺蠖”,难道这种动物有一尺长吗?其实,这种动物并没有那么长,之所以叫“尺蠖”,是因为它在爬行时身体向上弯成弧状,其动作好像人们用大拇指和中指丈量距离长短一样。所以,尺蠖的“尺”是“量”的意思,而不是有“一尺”长。通过类似的介绍,学生对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死记硬背吗?还愁学生记不住吗?还怕学生对生物课没有兴趣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