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四川高考作文命题者“无知”吗?  

2010-06-13 22:44:12|  分类: 张口说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今天的《现代快报》A3版有这样一则新闻:《四川高考作文题被批无知》,对2010年高考四川卷语文作文题因出现“常识性错误”被网友炮轰进行了报道。

       据该报道介绍,2010年高考四川卷语文作文题如下: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请从人生的角度写作。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于这样一道高考作文题,有网友称,可能参加高考的学子都知道,一条线是由无数多个点构成的,所以,“一个点”是不“可以构成一条线”的,也不“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更不可以“最后构成立体”。有数学高级教师也认为,四川高考作文题的说法,确有常识性错误。更有网友表示:“这样的逻辑思维和知识水平,居然来出高考作文题,真是广大考生的悲哀!”

       高考作文题历来就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作文题出现“常识性错误”自然也引起了我的兴趣。

       看了这篇报道和网友们的评论,让我想起了最近《读者》里面的一篇文章——《异乎寻常的答案》。文章里面介绍了这样6个等式:1+1=1;2+1=1;3+4=1;4+9=1;5+7=1;6+18=1。如果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6个等式,恐怕一辈子都没有答案。而生活中,这些等式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如:1斤加1斤等于1公斤(1+1=1),4点加9点等于下午1点(4+9=1),6个小时加18个小时等于1天(6+18=1)等等。

       有人说,文科重形象思维,理科重逻辑思维;又有人说,文科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理科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说明,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其表现也不仅仅体现在对上面的6个等式的不同理解上。例如,在数学中若A>B,B>C,则A肯定>C,然而,在比赛中,A胜B,B胜C,不一定就代表A一定能够胜C。又如,几何学认为,△具有稳定性。但是,如果把这个“△”延伸到社会、家庭中去,情况似乎并没有几何学里的这么简单了,这△的每一种变化都可能引发出N种不确定的可能,绝不是几何学里面的公式和定律所能概括的。由此可见,真要让语文老师也和数学老师一样去认准“点没有大小”、“线没有粗细”、“面没有厚薄”等数学常识,那么,语言中的“厚脸皮”之说也就无从谈起。

       或许,仅仅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题中的“点”、“线”、“面”的人,需要补一补语文写作方面的一些常识。

  评论这张
 
阅读(732)|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