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让“动物的行为”更有意义  

2011-04-27 09:36:33|  分类: 教研杂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上大学的时候,《动物行为学》是一门选修课程。使用的教材是老师刻钢板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厚厚的一本书不知道花费了老师多少休息时间。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出现“动物行为学”的内容是在1990年。在1990年4月第1版的人教社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生物》(实验本)第一册(下)教材中,第十二章的教材内容为“动物的行为”。20多年来,中学《生物》教材虽然几经变化,但是,有关“动物的行为”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由此,让我产生了一个问题:20多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突飞猛进,唯独“动物的行为”研究停滞不前?

       前两天,资料室张老师送来了2011年第4期的《生物学教学》,在该期杂志的几十篇文章中,一篇题为“《基于生物学实验的心理效应探秘与应用》校本课程的开发”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尽管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心理效应早已熟悉,可是,把它们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还是第一次听说,在赞叹文章作者独特的研究视角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有关“动物的行为”的内容进行了反思。

       虽说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在许多方面人跟动物相比还差得很远。譬如,在运动能力方面,一只小小的跳蚤的跳高高度可以达到其自身身体高度的100多倍,如果人也具有这样的跳跃能力的话,一个1.70m高的成人就可以跳200多m高,6、70层的楼房可以毫不费力地一跃而过。在建筑方面,“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动物世界中有许多值得人类学习的地方。当然,人类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向动物们的学习。

       其实,人类向动物们“学习”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既有正面的学习,诸如仿生学等。更多的则是从动物的行为中得到启示,许多心理效应的理论都是从动物行为的启示中得来的,如“蝴蝶效应”、“跳蚤效应”、“鲦鱼效应”、“青蛙法则”、“刺猬法则”、“鹌鹑效应”等等。 因此,对于“动物的行为”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类型和生物学意义外,还应该让学生从某些动物的行为中,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评论这张
 
相关小组: 生物探秘
阅读(795)|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