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听课感想(四十三)  

2012-12-18 15:05:55|  分类: 听课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今天上午,成化高中举行了公开教学活动。尽管这是本学期星级高中举行的最后一次公开课活动,但是,听到的课精彩依然,让人回味。

    今天生物学科的公开课活动同样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上课的除了本校的杨小红和钱丽敏两位老师以外,还邀请了无锡市太湖高中的陈蔡俊老师。太湖高中是我到过次数最多的一所江阴以外的无锡市重点高中,上月底还到太湖高中参加了无锡市生物学科带头人的评比工作。该校拥有袁锦明、李作伟、陈蔡俊等名师,然而,能够有机会观摩他们课堂教学的机会仍然非常难得。

    根据安排,今天钱丽敏和陈蔡俊两位老师上课的课题均为《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基因工程第4节)。由于这是一节选修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往听到的选修课常常应试气氛很浓,其结果往往是把原本就比较“死板”的知识内容教得更“死”。然而,今天陈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潜心研究教材,精心准备资料,死板的知识内容同样可以“教”得生动活泼。

一、自然顺畅的导入

    陈老师的导入很有点“与时俱进”的味道。从季节转换天气转凉引起头晕,转到血压升高问题;从高血压的危害再转到糖尿病的危害;从糖尿病的治疗转到猪胰岛素的运用;从人、猪胰岛素的比较转入“蛋白质工程”的学习……,平时看似无关的内容,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有机地串联了起来。而且,串联得如此自然、顺畅,没有一点生硬的痕迹。让人一开始就感受到了陈老师的精心设计和深厚功底。

二、瞻前顾后的互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陈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块供同学们思考、讨论。由于设计的问题不仅有“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因此,在随后的问题回答中,不仅出现了各种相异的解答,而且回答不完整,甚至回答不出的现象都有发生。面对课堂上不断产生的“生成”,陈老师既没有顾此失彼,更没有刻意回避。而是通过对话、互动和评价,把不同学生的问题一一予以解决。

三、有意而为的训练

    一般而言,资料分析主要训练的是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整理、归纳和表达能力。然而,今天陈老师通过PPT的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快速阅读和识记能力。下面两张图片是这节课中使用的课件中的两张PPT,陈老师在播出图一资料时,学生并不知道图二的问题。为此,他特意提醒学生“资料”停留的时间不长,要注意“快速阅读,获取信息”。正是他的提醒,使得学生在阅读资料时教室里静得鸦雀无声。

四、精心设计的问题

    陈老师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不仅反映在新课导入上,更是体现在资料的搜集、问题的设计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从图二展示的四个讨论问题来看,大都属于“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如何运用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陈老师对此进行了一番了思考和研究。比如,对于第4个问题,他先通过PPT展示胰岛素分子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空间结构,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再引导学生对照不同基因(DNA)分子空间结构的同一性——双螺旋结构,以此来让学生认识这个问题的“所以然”。

 

听课感想(四十三)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的园地

 图一

听课感想(四十三) - 冬丛夏草 - 冬丛夏草的园地

 图二

  评论这张
 
阅读(715)| 评论(1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