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0年暑期去了一趟新疆以后,想再去一趟新疆的愿望一直延续至今,而且愈发的强烈。尽管只是短短的十几天,可是对“新疆是个好地方”有了一种深切的感受。
除了被那里优美的自然风光,西域的风土人情所吸引之外,就是钟爱那里盛产的各种瓜果。
在新疆盛产的各种瓜果中,最有名的要数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若羌枣和哈密瓜。上世纪80年代初,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期,妹妹从乌鲁木齐带回一只哈密瓜,让我第一次尝到了哈密瓜的香甜。尽管那时已经学过了植物生理学知识,但是,根本就没有想到把哈密瓜的“甜”跟“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联系起来。
直到工作以后,在看了不少生物高考复习资料后才了解到,哈密瓜之所以特别的甜,原来跟它生长季节阳光充沛,昼夜温差大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后来,在正式出版的教科书和练习册里面都看到了类似的相关内容(见图一“四、思维拓展”,图二“我能选”第5题),对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的解释一直深信不疑。
今天上午到长泾中学听课,在一节高三复习课中,又一次听到了相同的解释。或许是“搭错神经”的缘故,这次脑子里突然冒出了疑惑:阳光充沛、昼夜温差大,改变的是有机物(主要是不甜的多糖)积累的量,而“量”的变化与其“甜”的变化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呢?
经过一番独立的思考,我以为,哈密瓜特别甜的原因,固然与其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土壤、气候等因素有关,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其独特的遗传基因。由有机物(多糖)的“量变”导致哈密瓜“甜”的“质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就像普通玉米有机物积累得再多,玉米粒长得再大,也不可能变成“甜玉米”一样。
图三 相比之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教材的有关内容要科学、合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