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冬丛夏草 de BOLG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交流思想,碰撞思维

 
 
 

日志

 
 

听课感想(四十六)  

2013-06-06 20:25:43|  分类: 听课反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3年无锡市初中生物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6月5日至7日在无锡市新城中学举行。这次大赛的比赛项目包括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测试、即兴演讲、板书、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模拟课堂教学等。根据安排,今天举行了模拟课堂教学的比赛。由于涉及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板书以及课堂教学四个项目的比赛,因此,今天的模拟课堂教学成了这次基本功大赛的一个“重头戏”。
       今天的比赛仍然采取当堂备课的形式。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时间内,参赛老师要根据要求独立完成规定课题的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今天模拟上课的课题是《昆虫》(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2章第2节)。尽管只是模拟上课,好多时候都是老师自己在“自说自话”。可是,从参赛老师的表现中还是能够较深地体会和感受到他们的教学理念、技能技巧和基本素养。例如,江阴初中孙艳、英桥国际孙小木和洛社初中范静老师在“观察蝗虫”的教学设计中,都十分注重对学生观察途径、方法步骤等的指导;前洲中学翁晓烨、旺庄中学丁莉老师对蝗虫呼吸器官所在部位的探究设计,丁蜀实验学校蒋欢老师对有关学科术语的教学,以及宜兴实验学校李仁贵老师对昆虫特征的归纳总结等都给评委老师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和平时的课堂教学一样,今天12位参赛老师的模拟课堂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一、日常概念的利用。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有不止一位老师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认识的“昆虫”来导入新课教学。这样的设计由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对昆虫的已有认识肯定并不全面,并且会有偏差。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把蜈蚣、蜘蛛等认为是昆虫。如何利用学生的认识偏差来有效地进行“昆虫”这一科学概念的构建,我们的老师似乎还缺乏应有的思考。几位老师在讲课时都只是直接告知学生蜈蚣、蜘蛛不属于昆虫,却没有去思考学生为什么会把它们当做是昆虫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这些错误的日常概念去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结果,原本可能盛开的“生成之花”却在老师的否定告白中无声凋谢。
       二、形态结构的观察。“观察蝗虫”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因为,通过蝗虫的观察活动,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然而,观察活动不仅是“看一看”,还包括“摸一摸”、“数一数”、“记一记”、“想一想”等活动。从今天的模拟上课情况来看,不少老师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注意到的只是“看一看”、“摸一摸”和“数一数”,能够注重“记一记”(包括记录表的设计)和“想一想”的老师很少。比如,触角的形态和数量通过简单的“看一看”就可以完成,而对于触角的触觉和嗅觉功能的问题,更多的是需要通过“想一想”来进行解决。如何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设计有关的探究实验去帮助学生理解昆虫触角的嗅觉功能,我们的参赛老师似乎缺少相应的思考。
       此外,在蝗虫的观察活动中,对于单眼和气门的观察一方面要借助于放大镜,另一方面更需要有一颗细心观察的心,而这两点却被许多参赛的学科老师所忽略。
       三、普遍规律的例外。本节课通过各种各样昆虫的观察,特别是观察蝗虫的活动,让学生在了解昆虫形态结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初步构建起了“昆虫”的科学概念。正是了解了这些昆虫形态结构方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去解决课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蜈蚣、蜘蛛等是否属于昆虫。然而,我们的老师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特征”去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时,一定不能绝对化。因为,生物学中只有一条普遍定律,那就是一切生物学定律都有例外。昆虫的多态现象告诉人们,并不是所有的昆虫个体都具有昆虫的这些基本特征。机械地“套用”这些基本特征去判断某种动物是否为昆虫,不可避免地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评论这张
 
阅读(603)|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